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如有线、无线、光纤等)和协议(如TCP/IP、HTTP、FTP等)互相连接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能够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不同层次上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远程通信、信息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远程协作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其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桥、集线器等设备,它们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互联的网络。

  1. 计算机是实现数据处理和通信的主要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和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 路由器、交换机、网桥和集线器等网络设备则是连接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中间设备。
  1. 路由器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和互联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 交换机则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3. 网桥主要用于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 集线器则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实现数据的广播和集中管理。

它们通过通信线路将数据包从源设备传输到目的设备,实现数据的路由和交换。这些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互相配合,使得计算机网络可以高效地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支持各种应用和服务的实现。

2.通信线路:他们可以是有线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也可以是无线信道,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等。通信线路的传输速率取决于其带宽和信噪比等因素,同时还受到传输距离和信号衰减等影响。

有线:

  1. 双绞线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由两根绝缘电线对绞合而成。这两根电线分别被称为”对”,并沿着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这种绞合方式可以降低电磁干扰和信号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2. 同轴电缆是一种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网状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组成的传输信号的电缆。其中导体和网状屏蔽层之间存在一层绝缘层,可以有效地抵抗干扰和信号衰减,因此被广泛用于传输高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
  3.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传输信息的高速通信介质。它由一个或多个玻璃或塑料纤维组成,通常包裹在保护层中。光纤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带宽大、信号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因此广泛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网络中。

无线:

  1.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空气、真空和其他介质中传播。在计算机网络中,无线电波可以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通信方式,使得设备可以无需通过有线连接即可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
  2.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长,频率比可见光低。它在空气中传播衰减很快,一般需要直接对准发射和接收设备,因此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在计算机网络中,红外线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传输数据,例如手机之间的文件传输、红外线打印机等。

3.协议:协议是一组规范,它定义了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的方式和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数据交换的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传输速率等多个方面,而每个协议负责的任务不同,也被分为多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协议。
分为不同类型,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网际协议(IP)、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1. 规则
  1. 数据通常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在的,而物理层负责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可以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编码方式、传输的速率、传输的方式(串行还是并行)、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2. 数据交换的顺序指的是在网络中数据是如何传递的,也就是数据在源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之间的传输路径。在网络中,数据通常被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这些数据包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传输才能被正确接收和处理。
  3. 错误检测机制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和(Checksum)等。它们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校验值并附加在数据帧中,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时也进行相同的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校验值与接收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认为数据传输正确,否则就认为数据传输出现错误。
  4. 常见的机制包括重传机制和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机制。重传机制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接收端发现数据有误,则会通知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FEC机制则是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添加冗余信息,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时,可以通过纠错算法将错误的数据进行纠正。
  1. 协议
  1. 物理层还规定了各种信号的电平范围、传输速率、带宽和传输距离等性能指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计算机网络协议中的最底层,它主要关注计算机之间如何传输比特流(bit stream),即0和1的二进制数字序列,通过传输媒介将比特流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转化为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帧(Data Frame),并通过物理层提供的物理传输介质进行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数据的成帧(Framing)、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等。
  3. 网络层中最著名的协议是IP(Internet Protocol),它是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协议之一。I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为数据包提供唯一的地址,并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三层,也被称为网络互连层。该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以及处理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 传输层是 OSI 模型中的第四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能够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可靠地传输。它主要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协议则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1. 类型
  1.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可靠的协议,位于网络模型中的传输层。TC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在发送和接收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能够自动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并进行流量控制,是互联网传输数据的主要协议之一。TCP协议在数据传输之前要先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确认对方是否能够接收数据。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与传输控制协议(TCP)一样,用于在网络上的两个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与TCP不同的是,UDP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即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UDP主要用于那些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程序,如视频和音频流媒体、DNS(域名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
  3. 网际协议(IP)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数据报(packet)。它是互联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的一个基础协议,负责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IP协议定义了数据报文的格式、路由选择以及数据传输的基本机制。
    IP协议采用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方式,即它不会在传输数据时对数据进行确认和重传,因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需要依靠上层的协议进行保证,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IP协议使用IP地址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和设备,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报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IP协议的主要版本有IPv4和IPv6。IPv4采用32位地址,可以表示约42亿个地址,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的地址空间已经接近枯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Pv6采用了128位地址,可以表示的地址数量极其庞大,足以满足未来互联网的需求。
  4.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服务,它将域名(例如www.example.com)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例如192.0.2.1)。由于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是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设备和主机,而人们更容易记忆的是域名,因此DNS服务的作用在于将这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来访问网络资源。
  5. 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超媒体文档(例如 HTML)的应用层协议。HTT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进行通信,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HTTP的设计旨在具有高扩展性和简洁性,允许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 GET、POST、PUT、DELETE等)来表示请求类型,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HTTP也支持基于认证的访问控制、缓存等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的版本迭代较快,目前广泛使用的是HTTP/1.1和HTTP/2两个版本。

4.网络拓扑: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在物理和逻辑上的连接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形、网状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1. 星型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转发数据,这种拓扑具有高可靠性和易维护的特点。
  2.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条共享的通信线路上,数据通过这条线路进行传输,这种拓扑具有简单和低成本的优点。
  3. 环形拓扑:所有设备按照环形连接,数据在环形中流动,这种拓扑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4. 树形拓扑:通过将多个星型拓扑连接起来形成,数据可以通过多个中心节点进行传输,这种拓扑适合大规模的网络部署。
  5. 网状拓扑:所有设备都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设备,数据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这种拓扑具有高度的容错性和灵活性,但成本较高。

5.网络服务:包括数据传输、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网页浏览、视频会议等多种网络服务,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应用方向。可以方便地完成数据传输、信息共享、远程协作等工作。这些服务通过应用层协议实现,能够方便地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可以用于教育、科研、商业、娱乐等多个方面。

  1.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方式和协议,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面向连接的传输和无连接传输等。在数据传输中,常常使用的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网际协议(IP)等。
  2. 电子邮件:是计算机网络上的一种应用程序,用于在互联网上发送和接收电子消息。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需要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常用的邮件客户端包括Outlook、Gmail、Thunderbird等,常用的邮件服务器包括Exchange、Sendmail、Postfix等。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主要包括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POP(Post Office Protocol)和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等,其中SMTP负责发送邮件,POP和IMAP负责接收邮件。
  3.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一个或多个文件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的过程。在文件传输过程中,通常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或者其他类似的协议来实现。同时,也有一些网盘和云存储服务提供文件传输功能,例如百度云、谷歌云、Dropbox等。
  4. 远程登录:是指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使用该计算机上的资源和程序,而不必亲自到达远程计算机所在的地方。通过远程登录,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资源和程序,增加了计算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是企业和个人用户常用的功能之一。
  5. 网页浏览:网页浏览是指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上的网站,查看和浏览网页内容的过程。在网页浏览中,浏览器会向目标网站发送请求,然后接收并显示网站返回的 HTML、CSS、JavaScript 等内容。网页浏览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在线购物、新闻资讯、视频音乐等。
  6. 视频会议: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连接两个或以上地点的人们,通过音视频技术实现远程会议的一种方式。视频会议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大大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出差和会议成本,对于跨地区、跨国家、跨时区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网页浏览、视频会议等多种服务。各层次的协议规范了计算机之间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格式和规则,而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则决定了计算机之间的物理和逻辑连接方式。这些基本组成部分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高效和安全。